肾不好常为遗传因素、药物因素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等情况导致,患者需要进行饮食调整、日常习惯调整,还应避免药物损伤,积极治疗原发病。但需注意避免擅自用药,或轻信一些补肾偏方,容易加重疾病,造成其他系统的损伤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相应治疗。

1、饮食调整:患者饮食上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,可优先给予优质蛋白,如瘦肉、鸡蛋、鱼等食物,以保障身体需要,但要适度,尽量不要过多。若患者伴有水肿,患者还需遵循低盐饮食原则,以<3g/d为宜,避免加重肾脏负担;

2、日常习惯调整:患者最好戒烟、限酒,避免增加代谢负担。同时也可以适度锻炼,如快走、慢跑等,但要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;

3、避免药物损伤:一些药物具有肾毒性,会对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,使毒素无法代谢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,如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等,抗炎镇痛药,如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,肿瘤化疗药如顺铂、甲氨蝶呤等,麻醉剂如乙醚、甲氧氟烷等。建议使用上述药物前,与医生积极沟通,说明自身情况,遵医嘱选择换药或减少服用量等,如果服用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,了解肾功能情况;

4、积极治疗原发病: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等慢性病的患者遵医嘱服用相应药物,如高血压患者,需要服用降压药,如呋塞米、卡托普利等。患有高血糖的患者,应遵医嘱服用降糖药,如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等。积极控制原发病,尽量减少原发病对肾脏的损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