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辑 鲸目
鲸目Cetacea是完全水生的哺乳动物,根据口腔内有无牙齿而分为须鲸和齿鲸2个亚目。
一、须鲸亚目Mysticeti (一)须鲸科Balaenopteridae 体形大的海洋哺乳动物,体呈鱼形,颈短,前肢成胸鳍,后肢退化,尾分叉而上下扁平。 有1个小背鳍,胸腹部有多条褶沟。口腔内无牙齿而有许多板状鲸须,食小型鱼虾。国际上已禁止捕捉所有须鲸。 小须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Lacépède 又称小 鲸, 是须鲸类中体小的一种,最大体长可达10米。体形粗短,吻较宽短。背鳍较显著,位于肛门垂直线的前方,后缘有一向前的凹痕。胸部有50条~60条褶沟,向后延伸到鳍肢和生殖孔间距离的中间部位。胸鳍外表面基部1/3处有1条纯白色横纹。体背及侧面为灰黑色或蓝黑色,腹部为乳白色。须板黄白色。山东沿海常见,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,大连水产公司有一艘捕鲸船“元龙号”曾专门捕捞小须鲸,其后由于数量大减而停止作业。小须鲸呼气时从喷水孔喷出1米~2米高雾柱。冬季产仔,妊娠期约10个月。食小型鱼虾。4月~6月在黄海北部、渤海可见。 长须鲸 Balaenoptera physalus Linn.外形与小须鲸相似,但体长可达26米,胸鳍相对很小,末端尖形。腹部有85条~90条褶沟,自颌下直至生殖孔前方。背部青灰黑色,腹部白色,下颏左右体色不对称,左为青灰色,右为白色,头背部颜色也略显不对称。 口内有板须350条左右。60年代以前,黄、渤海春季可见,烟台曾因长须鲸搁浅而获得过2条雌性个体, 体长分别为17米和19.8米。呼气时其喷出的水柱呈倒圆锥形,最高可达10米。以浮游动物为食。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。 座头鲸 Megaptera novaeangliae Borowski 体短而宽, 体长13米~15米。头部宽短,上生有一些结节和小突起,胸鳍狭而长,边缘呈波纹状曲线,背鳍距尾鳍较近,高约20厘米~30厘米,尾鳍宽呈扇形,后缘有齿状凹陷。腹部有14条~34条褶沟,彼此间距较宽。 成体背面黑色,腹面白色。口内须板每侧300条,均为灰黑色,每条长60厘米左右。座头鲸为暖海性鲸类,多2条~3条一群。山东海区也发现过,但现已很少见。喷出的雾柱较宽短。食小鱼虾。冬季交配,春季产仔。台湾以南海域较多见。 (二)灰鲸科 Eschrichtidae 仅一种灰鲸Eschrichtius gibbosus Erxleben,栖息于北太平洋,体型相当大,长达15米左右,重30多吨。灰鲸被认为是哺乳动物中迁移距离最长的种类,迁移距离长达1万~2万公里。一次潜水17~18分钟左右。体细长而呈斑驳的灰色,上下颌闭合线稍弯曲。须板宽而短,无背鳍,胸部有2条~4条纵沟,身体以胸鳍处最粗,由此向尾部渐细。眼位于口角之后。耳孔较大。灰鲸洄游时可入黄海,以日本海分布较多。主食浮游性小甲壳类和小型鱼类。2月份为繁殖期,孕期约12个月,每胎1仔。4月~5月北上索饵。黄、渤海甚少见。 (三)露脊鲸科Balaenidae 亦为大型鲸类。中国分布记录只有1种黑露脊鲸 Eubalaena glacialis Borowski,体长可达17米左右。上下颌闭合线呈弓形,口腔内须板狭长,每侧250条,每条长2米以上。体呈黑色,腹部有时具白斑,头部常有帽状角质瘤,为表皮增生而成,无褶沟和背鳍,露脊鲸因此而得名。胸鳍宽大。夏季黄海偶见,冬季游向南部海域。2月~3月交尾,孕期1年,每产1仔。以小甲壳类为食。 二、齿鲸亚目Odontoceti (一)鼠海豚科Phocanidae 小型海豚。山东沿海可见者有江豚Neomeris phocaenoides Cuvier,亦称江猪。体长1.3米,1个喷水孔,上下颌每侧有圆锥形同型齿15枚以上。全身呈暗黑色,腹部略淡。头圆而钝,吻短而宽,胸鳍似镰刀状,无背鳍。中国沿海均有分布,并见于长江中下游。很少集群。以小型鱼虾为食。孕期8个月,10月产仔,每产1仔。江豚曾是渔捞对象,现在数量也已下降。 (二)抹香鲸科Physeteridae 本科仅1种,即抹香鲸Physeter catodon Linn. 。山东海域亦能见到,为大型齿鲸,雄性比雌性个体长1倍有余。仅在下颌具许多锥形齿,喷水孔1个偏左方。雄性体长14米,最大可达23米。头部庞大,约占体长的1/3~1/4,胸鳍宽而圆。头顶、体背均为黑色, 体侧略淡而腹面为银灰色。主要分布于热带、亚热带海洋。1977年3月青岛市胶州湾曾搁浅1头,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。抹香鲸以头足类动物为食。其胃内分泌物与食物组成珍贵的香料,燃烧时发出特异香气,称“龙涎香”,为四大动物香料之一,十分名贵。 (三)灰海豚科Grampidae 山东沿海常见的有灰海豚Grampus griseusCuvier,成体长4米左右,前体粗壮,肛门后则细。头圆无喙突,口裂大,略向上方倾斜,上颌无齿,仅下颌前部具2枚~7枚齿,较大。背鳍狭而高,末端尖,后缘呈镰刀状凹入,背鳍位于体中部。胸鳍不大。全身为灰色,背部略带蓝灰色,腹面色浅。以小型头足类为食。主要分布于各大洋,夏季北上觅食而到黄、渤海域。 (四)海豚科Delphinidae 山东沿海种类较多,已报道的有5种。 海豚 Delphinus delphisLinn. 头部有喙,较细长,额部隆起,额喙交界处有明显的缢沟。背鳍三角形,顶端尖,胸鳍末端亦尖,尾鳍宽。背部蓝灰色,腹面白色,体侧为土黄色及灰色, 眼与肛门之间常有2条灰色带。眼周围有黄色环。背鳍中央常有灰色或白色区。海豚广布于世界各海洋,黄、渤海也有分布。海豚有尾随渔船、轮船游动的习惯。食性杂,以小型鱼虾为食。春秋季交配繁殖,孕期10个~11个月。常集群活动。 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eatus Montagu喙较长, 额部大而隆起,背鳍三角形,无浅色区。胸鳍靠前。背部蓝灰色,向腹面色变淡。齿较大。食鱼类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,为近岸型齿鲸类。黄、渤海常见,曾作为渔业资源利用,但目前数量已大减。 黑海豚GlobicephalascammoniiCope别名北太平洋领航鲸。 头部前方隆起成一球状, 头与躯干分界不清,躯干粗壮,背鳍后缘处最粗,胸鳍狭长,背鳍位于体前1/3处,尾鳍宽大,肛门也靠前。背腹侧有棱状皮肤嵴,全身黑色。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。喜食乌贼,常集群觅食和游动。黄、渤海可见。 虎鲸Orcinus orca Linn. 或称逆戟鲸。身体强壮,性凶猛而易于人工驯化。背鳍高,可达体长的1/4,胸鳍椭圆形,眼后有白色斑块。体长可达9米,雌性较小,仅及雄性之半。头部无明显隆起。背部灰黑色,腹部白色。牙齿大而有力,每侧10枚~13枚。 喜集群活动,游速快。以鱼类和其他海兽为食。冬季交配,孕期1年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,黄、渤海可见,能危害渔业。目前数量也已下降。 拟虎鲸Pseudorca crassidens Owen 又称伪虎鲸,因体形似虎鲸而得名,但鳍、肢均比虎鲸短小。牙齿数量多。头部小。全身黑色而无浅色斑块,仅在脐前与胸鳍间有略浅色的锚状斑。 体长约5米,雄性大于雌性。世界各海洋均可见,黄、渤海区也常见成群活动,山东渔船常有捕获。食物以鱼虾和头足类动物为主,对渔业有一定危害。目前数量也已减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