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杂谈”之五:必须正确善待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活动
笔者认为,对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,必须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,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,以科学的方法,正确认识潮汕民间老爷崇拜,正确善待潮汕营老爷节俗活动。
其一、必须加强对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文化的研究
神是人创造的。神是原始社会留给人类的一份大礼。从古而今,神明崇拜伴随人类走过每一个历史时期。神明崇拜因古代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落后而产生,而发展,当今社会,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,人类进入大科学、大文明的时代,却为何在潮汕地区仍大行其道,且越发热潮,成为潮汕百姓过年过节的一道文化大餐,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、深入研究的问题。我们不能像旧时那样视之为洪水猛兽,不能简单地认定是迷信而禁止它,是封建余毒而一棍子而打倒它,我们必须正视它,深识之。
文化是人创造的,任何文化都具有双维度,即积极与消极、进步与落后、正面与负面。老爷崇拜是潮汕人创造的,是一种潮汕民俗文化,当也是有其双维度,良莠并存,金沙相尘。须知,思想意识不到位,所有的文化传承、文化发展都只是昙花一现,不可持续长久。我们必须加强对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的研究,把它作为一种地域民俗文化来对待,研究其起源、发生、发展;研究其文化特色、文化功能、文化价值;研究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;研究其文化传承创新等等,做到吸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当今国家治理,一靠法律,二靠道德,是谓依法治国,以德治国。在传统社会,除了法律与道德外,宗教与民俗所起的作用不小。旧时潮汕地区,营老爷等民间习俗在乡村治理中起到不小的作用,显示出可观的文化功能。当今社会,文明高度,开放热烈,我们正在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,营老爷等民间习俗能否赋能乡村治理、乡村振兴?怎样赋能呢?这是我们需要好好研究的。必须明确,乡村振兴,不只是经济发展、村容村貌换新,更需要文化振兴、教育振兴,而乡村文化的主体是民俗文化,当中就应该包括营老爷节俗。
汕头是著名侨乡,旧时潮汕营老爷等民俗文化随潮人过番而流播到海外,特别是南洋,如马来西亚的新山。而今是改革开放时代,国家加大开放力度,汕头又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,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历史传统,积极有效地利用华侨试验区这一大平台,着力将潮汕文化广而深地传播到海外呢?这又是我们需要好好研究的。
其二、免用过分担忧、纠缠营老爷节俗的落后迷信
在潮汕,旧时的老爷在民众心目中是万能的、严厉的、可怕的,它无时不在、无处不存,人们怕神、敬神、拜神,因而有了神明信仰崇拜。
近代以来,受民主科学潮流的冲击,特别是因40多年改革开放而社会转型,高度开放,市场经济大潮、科学技术快速发展,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等的合力冲击,营老爷节俗发生极大流变。人们思想不断解放,观念日益更新,神明崇拜今非昔比,大势已失。尤其是90后、00后这些“新新人类”,他们喜新厌旧,拥抱现代化,对老爷崇拜的概念十分淡薄,非常弱化,老爷崇拜苍白无力,沦落为木偶,不过是一个柴头老爷,失去往日的威严、威力。如今的人们,如若不育、生病等,都不再拜神、问老爷、求神灵,而是送医院、找医生;逢年过节拜老爷、拜祖的,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。我们大不必为营老爷、拜老爷的迷信所担忧。事实上,只要存在社会存在愚昧落后,就可能有迷信,而社会肯定会有愚昧落后的人。有点迷信固然是一种缺陷,但也是一种合理的社会存在。这里介绍一个讲一个趣闻,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营老爷、拜老爷迷信弱化的事实。
南澳有一乡村,正月十七日营老爷。那天晚上,8点开始营,从村头开始,到近9点,突然下了雨,杠老爷的几个后生仔把老爷放下,跑去避雨,可伶老爷被雨淋到一身“漉漉”。
为什么这个趣闻可以说明营老爷、拜老爷迷信弱化了呢?因为在旧时代,人们非常害怕老爷,敬畏老爷,绝对不敢这样做,但现在的人们,尤其是青年人,对老爷已不再有心理负担,不再畏惧。澄海盐灶拖神本身就是对老爷的漠视,就是浸透这样的想法——神要遂人愿。
深入观察,我们会看到,营老爷人已经更新换代。70后、80后成为营老爷节俗活动的主角,营老爷节俗实际上成为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,好耍,有趣,乐字当头,乐在其前,乐在其中。
我们还应该看到,营老爷活动有趣,充满快乐,可做医治当今社会病的一剂药方。当今社会,充满激烈的竞争,人们倍感生活压力大,人们需要释放的平台,需要宣涉的空间,营老爷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,就是一个不小的空间。而国家强力推进优秀传统的传承弘扬,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,是挤出来的一个空间,精心搭建的一个平台。
事实上,神是一种民间信仰,而人类需要信仰,需要神。神是无罪的,愚昧、迷信是人自己无知,是人在捉弄自己,给自己设下种种精神枷锁。简单地将营老爷节俗作为愚昧迷信而一棍子打倒,那是徒劳的,无益于问题的解决。可以预见,十年后潮汕营老爷节俗成为纯民众娱乐活动,当然主角依然是人与老爷,仍是人神共乐。营老爷节俗会以一种崭新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其三、加强营老爷活动的组织指导,积极应对各种事故
对于营老爷活动,我们并不否认有其迷信落后的方面,也不回避曾经在一些乡村发生过安全隐患甚至宗族矛盾械斗的惨剧,但这并不是经常性行为,发生惨剧也只是一种可能而已。我们不要一年给蛇咬十年怕草索。活动只是形式,人是活的,人才是重要的,重在于引导与规范,在于组织与管理。在这方面,地方政府,特别是村委会应高度重视,积极应对,采取有效得力措施,尽量做好安全预防工作,避免踩踏、群殴等悲惨事件发生,着力使营老爷活动文明健康,热闹喜庆,也安全有序,保证零事故。
我们还要制订做应急预案,应对各种事故,特别是应付发生人祸的事件,保证营老爷人的安全,保护乡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其四、反对恶俗、陋俗,避免粗俗
不可否认,旧时的潮汕营老爷节俗活动在大量燃烧烟花爆竹、香炷纸钱等不良习俗,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——“乌烟瘴气”,以及其他一些迷信行为,具有一定的恶俗、陋俗。但是,“歌谣文理,与世推移”“文变染乎世情,兴废系乎时序”。当下的营老爷节俗已经较旧时简单很多,迷信成分也大大淡化。我们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对策,推动营老爷节俗活动走出旧传统,实现自身变革,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前提下,推动创新,融入现代文化元素,成为老百姓新俗、良俗、雅俗。
其五、加强监督,避免铜臭,保健护康
毋庸置疑,营老爷节俗活动费用多,主要是捐赠、捐题的,经费使用、管理存在一定漏洞,有的乡里就因此发生过一些矛盾纠纷。必须加强监督,特别是必须接受村民监管,保证钱路清晰。
目前潮汕乡村营老爷节俗活动已形成组合群——营老爷融合英歌舞、潮剧、潮州音乐、潮汕美食等等,吸引四乡六里百姓以及海内外众多游客,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旅活动,是一道丰富多彩的文旅产品,商机大大的有,或许会形成一条可观的产业链。但是,假若一切只向钱看,难免陷入铜臭,乃至出现新腐败,毒害社会肌体,伤害民众,败坏百千万工程。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,着力使之健康发展。
其六、积极推动营老爷节俗申遗
当看到《人民日报》发表陈平原教授的《营老爷的意趣》一文,笔者第一时间做出的反应,就是特地在一些文友微信中发了一个温馨提示,提出一点建议——“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,将营老爷节俗向市、省、国家申遗,进而联合福建、东南亚等海内外,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潮州青龙古庙巡游、潮阳双忠公与宋大元帅巡游、澄海盐灶拖神等营老爷节俗应率先垂范,一马当先,要有所作为,相信大有可为,久久为功!”
我们潮汕人以营老爷节俗为骄傲,为自豪,为文化自信;我们期望,也相信敬爱的老爷,时时刻刻保佑我们,祝福我们!
作者:陈友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