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国上将洪学智,军队履历极为丰富,直到七十多岁时,还担任着关键的总后勤部长职务,1988年第二次被授予上将军衔,这时候他都75岁高龄了,堪称人民军队里的长青树。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生涯之中,洪学智经常在各部队体系里穿插,许多大首长都爱用他。出身鄂豫皖红四方面军的洪学智,抗战时却没进129师,而是被派到苏北新四军,历任黄克诚麾下的第3师参谋长、副师长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,洪学智成为王牌6纵司令员,也就是后来的四野43军首任军长。抗美援朝期间,他又在朝鲜成为彭总的得力爱将,负责志愿军后勤保障。此后他在人民军队里的工作,长时间围绕后勤领域展开。

熟悉军史和军队脉络的读者,不难看出洪学智的体系跨度有多大,在开国上将里面是比较罕见的一位,似乎不受任何“山头”的限制,不管上级首长换成谁,洪学智到哪里都非常吃香。按说比洪学智能打仗的上将,还是有不少的,他是以综合素质高著称的干部,但论打仗不如邓华、韩先楚等老战友。可为什么大首长们,都这么喜欢启用洪学智呢?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将军有一个突出的优点,还真是许多人比不了的,就是“从善如流”。这是什么意思,举几个例子就清晰了。1935年红一、红四方面军首次会师,带领先头部队,最先与中央红军首长会合的就是洪学智。当时他态度温和谦逊,并且十分热情地送去补给物资,给首长留下很好的印象。这个第一印象十分重要,后来红四方面军将领中,洪学智是比较容易打破体系壁垒的一位。

抗战中期,他被组织派往新四军第3师。这支部队有很大一部分官兵,来自老鄂豫皖根据地,也就是红25军。洪学智出身鄂豫皖,属于同根同源。只不过红25军没跟着大部队走,是在徐海东、吴焕先的领导下壮大起来的,1935年独自完成了长征。

此时新四军第3师师长是黄克诚,属于老中央红军干部,军委把洪学智派给他,一是因为洪学智能力全面,二是要帮黄克诚更好地掌握部队。而洪学智确实优秀,他跟刘震一起成为该师副师长,1945年到达东北。事实证明洪学智对黄克诚的帮助很大,在部队的威信也高。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解放战争时东野6纵组建,里面既有老第三师的官兵,也有大量山东八路军。这支部队配置精良实力强,需要选一个精干得力的纵队司令。起初司令员为老资格的名将陈光,但林总非常信任洪学智,让他接替陈光,出任6纵司令员。

1948年8纵司令黄永胜被调离岗位,他是中央红军老牌将领,病愈之后需要安置,野司让他去顶洪学智的位置,去了6纵。又没犯什么过失,哪个指挥员能心甘情愿接受这种事?但洪学智一声不吭,服从安排去后方抓教学了。

这给林罗首长留下了深刻印象,真是沉得住气,上级更加看重洪学智了。辽沈战役后,野司把黄永胜调回老部队8纵,洪学智时隔几个月,重当6纵司令员。他又没说什么,服从调动回了6纵。这种脾气性格,太难得,洪学智确实是能当大任之人。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抗美援朝前夕,洪学智担任四野15兵团副司令员,他没有报名去东北,但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,就被上级首长拉到了入朝部队里,改任13兵团副司令,即后来的志愿军首批主力兵团。洪学智当了志愿军副司令员,彭总看重他的全面身手,让他负责主管后勤、出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,洪学智又是义无反顾地干了,一直干到抗美援朝胜利,成绩显著。

洪学智因为这段宝贵的后勤管理经验,回国后成为总后勤部的重要领导,历任总后副部长、部长。直到八十年代,他还是这个领域顶尖的行家里手,军委指定他继续管理总后勤部。纵观洪学智将军的整个军事生涯,真是指哪打哪,始终保持着平常心,并且工作业绩出色。这样的将军,哪个首长会不喜欢用呢?他是把自己完全交付给了军队事业、国防事业,所以才干到了“六星上将”的高度,确实不是一般将领能比。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